English

高校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

1999-12-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夏斐 通讯员高翔、丁士道 我有话说

丁烈云,1955年生,湖北洪湖人,1982年1月武汉工业大学毕业,1987年6月武汉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武汉城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湖北省重点学科建筑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他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承担着城市建设高级人才培养任务的武汉城建学院如何抓住机遇进行改革和发展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院长丁烈云教授。

丁烈云说,高校的发展在于永不停歇的创新。从城建学院的专业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房地产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由不到20%提高到近30%,而发达国家一般达到70—80%。中南地区在中小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峡移民开发等方面,为我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武汉城建学院已走过了47年历程。在新址重建10多年来,学院抓住三次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今年,学校深挖潜力,扩招560人,在校生达到5600余人。

谈到高校的改革到底在哪些方面创新时,丁烈云认为,首先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注意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他介绍说,武汉城建学院各专业注意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法,如规划专业采取“真题真做”方式组织教学,先后为地方完成近150项规划设计任务;给排水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东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经成为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突出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学科专业特色,工管文相结合,学生基本功扎实、素质良好的城建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1996—1998年,学院毕业生供需比平均为1:2.08;即使在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分配一次到位率仍接近98%。

最后,丁烈云深有感触地说:“高校发展的优势,有赖于对现状永不满足的创新,只有在创新中壮大实力,有所建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就必须在‘新’字上作文章,在‘创’字上下功夫。”结合学院的实际,他认为,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质量、效益、结构、机制”八个字上下功夫。

丁烈云认为,质量是生命线,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专业对口型人才”向“适应性人才”转化,强化特色,树立新的质量观。根据优化教育资源的要求,学院将通过改革调整结构,使师生比达到1:14,员生比达到1:8。机关处级单位将精简25%,机关和后勤人员将分流30—40%,大幅度充实教师队伍。要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和竞争机制。要通过优化结构,健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学校的管理效益、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